《花木蘭》取消院線發行,上線Disney+,付費模式能否成為主流?
在8月5日迪士尼第三季度的財報會議上,《花木蘭》宣布放棄北美院線發行,迪士尼新任CEO 鮑勃·查佩克宣稱《花木蘭》將會在9月4日通過迪士尼主打的流媒體平臺Disney+進行獨家發行。
不過該片并非直接提供給所有訂閱用戶,即便是Disney+的訂閱用戶也需要再額外支付29.99美元才能買下這部新片的觀看權。這種模式類似于國內常說的網絡“單片付費點播”模式。
而由于目前Disney+的全球化仍在進行中,當下主要上線的區域也更多集中在北美和歐洲地區,因此迪士尼也同時表示,在9月4日《花木蘭》登陸Disney+的同時,該片也將會在未開通Disney+服務但影院已經重新開始恢復營業的地區進行院線發行。
迪士尼的這個舉動,一來,把點播費設置成高價,在打擊盜版無比嚴格的國外,意味著還是留下了一定票房空間給影院。即使9月4日《花木蘭》在線播出,國外中低層消費者還是會等待更便宜的電影票。
二來,《花木蘭》是一部有大量動作場面及戰爭場景的電影,線上觀影和影院觀影的效果差別很大,所以對于觀影要求很高的觀眾而言,還是會選擇到影院看。
好萊塢巨頭主動打破好萊塢院線電影90天的固有規則,甚至嘗試“院網同步”或者“網絡首發”,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。
從環球影業到迪士尼,巨頭們已經為片商探了路。事實上,美國的網絡付費生態已經相當成熟,只是在傳統院線的壟斷下,鮮有大片愿意嘗試。
如今受疫情沖擊,環球、華納兄弟、迪士尼這些先行者已經邁出了第一步,甚至吃到“付費點播”或者“院網同步”的甜頭,未來在網絡發行上的比重必然大幅度增加,將“網絡發行”作為成為長遠的商業策略,也并非不可能。
好萊塢長達百年的歲月中一直在“與時俱進”,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,電影發行的“游戲規則”,是時候發生一些改變了。

-end-